各院(部)分团委: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激发我校学生的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着力培育其科学精神与严谨态度,引领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充分展现我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丰硕成果,切实做好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校团委、教务部、创新创业学院研究决定,于今年举办山西农业大学第九届“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智创兴农 梦启新程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鼓励学以致用,推动产学研融合互促,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三、组织机构
主办:校团委、教务部、创新创业学院
承办:农业经济管理学院
大赛设竞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由山西农业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配合,负责赛事日常组织工作。
大赛设立专家评审及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及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创业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校内外专家、专业创业培训导师等共同组成评审团,负责大赛全程的项目评审和赛程指导等工作。
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参赛项目评审、承办单位相关工作等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为予以处理。
四、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竞赛严格按照“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以下简称《章程》)执行。
五、比赛概况
1、参赛对象
凡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本校硕博连读生(直博生)若在2025年6月1日以前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可以按硕士生学历申报作品。没有实行资格考试制度的学校,前两年可以按硕士学历申报作品。本硕博连读生,按照四年、二年分别对应本、硕申报,后续则不可申报。
2、参赛类别
竞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科生。
(2)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
(3)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3、作品申报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他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大赛允许跨校、跨院、师生共同组建团队,以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作为申报单位,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
大赛每人最多可同时参加3个项目,但只能担任1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最好以高年级学生为主,团队成员有年级交叉、学科交叉,鼓励硕士生、博士生依照比赛要求作为负责人组建团队参赛。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学院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每件作品可由不超过3名教师指导完成。
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学院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竞赛组织委员会检查。
参赛作品必须于申报前将作品项目名称、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等关键信息在学院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并将公示截图随作品一同报送。多个学校学生合作申报的项目,必须注明学生、学校信息并在学生所在学校均进行公示。
参赛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将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的,均视为严重违规行为。参赛作品在公示环节,知情公众如发现作品不符合申报要求或者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要严肃对待、一经查实取消作品参赛资格。
六、比赛安排
2025年2月-2025年12月,共分四个阶段:
1、2月至4月。组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工作,并整理“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最终参赛名单。
2、4月至5月。组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初赛、决赛等评审工作。
3、5月至10月。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11月至12月。学校进行总结表彰。
七、报名方式及要求
1、“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材料包括作品申报书,后附完整作品一式三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电子版和纸质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25年3月18日。
2、按照比赛类别分别填写比赛excel汇总表(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汇总表纸质版用A4纸打印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报送至校科协办公室(地点:勤学楼B栋-503室),电子版发至:sxndkxjsb@163.com,文件夹统一命名为“xx学院第九届‘兴农杯’参赛作品汇总表”。
八、竞赛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
1、大赛分类进行比赛,每类作品将从全部提交的作品中选拔10%入围决赛。大赛共设3个金奖、6个银奖、9个铜奖、12个优秀奖,获奖作品颁发荣誉证书。
2、“优秀组织奖”评选办法:依照全年比赛结果累计算分,分数前六名学院颁发优秀组织奖,比赛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获奖团队所属学院每获1项荣誉,按比赛成绩酌情加分。本届校赛各院每申报一件作品累加1分,至多50分;获我校主体赛金奖加10分、银奖加8分、铜奖加5分、优秀奖加3分。获我省主体赛特等奖每件加30分、一等奖加20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8分、推送参加省级竞赛但未获奖加5分;主体赛荣获国家级特等奖每件加100分、一等奖每件加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加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30分,推送参加国赛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加10分。专项赛荣获国家级特等奖作品每件计25分、一等奖作品每件加15分、二等奖作品每件加1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加5分。
大赛各院参赛学生人数不得少于该院在校生总人数的10%。
若参赛指导教师人数占各院在职专任教师总数比例达到6%,所属学院总分加5分。
九、工作要求
1、强化担当,统筹引领。本届大赛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创业及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项组织协调机构,明确分工与责任,以有力领导确保大赛筹备稳步、高效推进,为学生搭建优质竞赛平台。
2、宣传动员,促创励才。各学院要全力动员,多渠道宣传。积极开展赛前宣讲、交流分享或培训活动;对典型参赛学生、作品及指导教师进行校级及以上媒体专项报道;运用短视频、微记录、云分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日常宣传教育;开展区域交流或校际交流等活动。有条件的学院可对重点项目给予经费和指导支持,提高大赛在师生中的知晓度与参与度,营造良好竞赛氛围,挖掘优秀项目与人才。
3、全面部署,精细组织。各院分团委需严谨审核申报资料,保证信息完整、真实、格式规范,有问题及时与我校组委会办公室沟通,按时精准汇总报送。积极组建学院评审团,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企业家和专家,为参赛学生精准指导,助力提升科研能力。
十、竞赛联系方式
大赛办公室联系人:曹媛 武路广
联系电话:6288370
电子邮箱:sxndkxjsb@163.com
大赛监督电话:6288218(校团委)
附件:
1、山西农业大学第九届“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2、山西农业大学第九届“兴农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项目汇总表
共青团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山西农业大学教务部
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