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团委: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切实做好推荐优秀作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校团委研究决定于2018年3月至4月举办第二届山西农业大学“兴农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扎根三晋大地书写人生华章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鼓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三、组织机构
大赛设竞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赛事日常组织工作。
大赛设立专家评审及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及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创业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校内外专家、专业创业培训导师等共同组成评审团,负责大赛全程的项目评审和赛程指导。
四、赛程赛制概况
本届大赛共分两大赛事分别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并在报名时予以区分。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举办“1+5”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在校赛、省赛基础上,举办全国总决赛(含金奖争夺赛、四强争夺赛和冠军争夺赛)。“5”是5项同期活动,具体包括:
1.“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打造一堂全国最大的思政课。组织理工、农林、医学、师范、法律、人文社科等各专业大学生以及企业家、投资人等,以“科技中国小分队”“幸福中国小分队”“健康中国小分队”“教育中国小分队”“法治中国小分队”“十九大宣讲小分队”或项目团队组团等形式,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具体活动方案见附件)。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系列活动。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教育先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合作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面布局,为民心相通、合作共赢铺路搭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举办“一带一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创教育合作和青年交流,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贡献新经验。
3.“大学生创客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在大赛总决赛期间举办“大学生创客秀”,在承办校厦门大学设置项目展示区、项目路演区、投融资对接区、合作签约区、交流分享区、创意产品体验区等,开展投资洽谈、创新创业成果展、团队展示等活动,为各方人员提供开放参与的机会。
4.改革开放40年优秀企业家对话大学生创业者(“互联网+”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报告会)。邀请改革开放40年来涌现出的有影响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领军人物、技术专家与大学生创业者对话,在总决赛期间开设报告会或主旨演讲,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行业人才需求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主题进行交流,传播成功经验,共享创新创业理念,助力大学生成长发展。
5.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在2018年“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大赛总决赛期间设立专区,开展优秀项目展示交流和投融资洽谈对接活动,进一步推动大赛成果转化应用。实施国际优秀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计划,举办地方政府与双创项目对接巡展,推动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具有明显投资价值的优质项目落户中国。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已获投资情况和项目特点,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重点关注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18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5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5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若参赛项目在2018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3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2、“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
“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分为意向创业类、正式创业类两大类。重点关注智能科技、教育、新消费升级等方面。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意向创业类(即尚未正式注册创业组织)。尚未进入实体运营阶段的创意项目,包括发明创造、技术专利、通过研发实现的概念产品或服务,以及其它具有商业运营和推广价值的创意产品;或是处于起步运营阶段的相关创意项目和产品。需提交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规范的市场调研报告,有清晰的发展模式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2)正式创业类(即已创办企业)。报名者须为企业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需提交营业执照、特色产品认定证书等相关证件(复印件),要有介绍项目成长过程或生产流程的相关资料,完整的项目发展构想以及相应的阶段性成果等资料。
四、赛程安排
2018年3月-6月,共分三个阶段:
1、3月至4月。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5”系列活动、“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申报工作。
2、4月至5月。组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5”系列活动、“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初赛、决赛等评审工作。
3、5月至6月。表彰及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
五、参赛对象及报名条件
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1、参赛人员需以团队申报,团队总人数为3至5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团队负责人必须为在校大学生。
2、由省、校立项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厅两园”入驻项目,优先予以报名。
3、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4、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材料。
六、报名方式及要求
“参赛选手通过向所在学院分团委进行报名,各分团委严格审查筛选将入选的参赛资料统一报送至校团委。
1、“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团队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创业计划书一式五份(内容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及其他说明)、汇总表一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4月17日。
2、“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商业计划书一式五份、汇总表一份(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4月17日。
3、以上纸质版材料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加盖申报单位公章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电子版按照参赛类别分别建立文件夹统一打包发至邮箱sxndxshcyb@163.com,邮件标题注明“xx学院‘兴农杯’参赛作品”。
七、竞赛奖项设置和奖励办法
1、大赛分类进行比赛,每类作品的50%—70%通过选拔入围决赛。三大赛各设3个金奖、6个银奖、9个铜奖、11个优秀奖,获奖作品颁发奖品和证书,同时优先入驻“一厅两园”创业园区。
2、获本次竞赛金奖团队所在学院代表队累加积分为20分,银奖团队所在学院代表累加积分为10分,铜奖所在学院代表队累加积分为5分,优秀奖团队所在学院代表队累加积分为3分,每申报一件作品为所在学院代表队累加积分2分。累积分前六名学院代表队颁发优秀组织奖及奖品,比赛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举办本届大赛,是服务党政大局,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力手段,是深度挖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潜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全校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成立活动领导机构,为大赛提供组织保障,确保大赛按照要求有序进行。
2、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报名阶段,各分团委要严格审核,确保资料齐全、信息真实准确、填报规范,及时与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沟通,做好汇总报送工作。同时要建立学院评审团,邀请真正具有创业经验和理论素养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对参赛学生的项目进行指导和帮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广泛动员发动,让更多的学生关注此次大赛。
九、竞赛办公室联系方式
1.大赛工作QQ群为:487349484,请各院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2.大赛联系人:曹媛 武路广 晋成阳 李朋雪
联 系 电 话:6288370 15835054965 17735106833 18335463572
电 子 邮 箱:sxndxshcyb@163.com
附件一、“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材料规范、申报书、汇总表
附件二、“创青春”创业计划竞赛材料规范、申报书、汇总表、商业计划书模板
共青团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经济管理学院
201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