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2024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目前服务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月晴镇马牌村,主要负责信息宣传、文旅服务等工作。
站在马牌村的田埂上,望着在春风中勤劳耕作的农民,我忽然意识到:这片土地给予我的,远比我付出的更多。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马牌村服务的二百多个日夜让我真切领悟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意。

基层是最好的成长课堂
初到马牌村时,面对奶奶们浓重的方言,我曾因沟通不畅急得满头大汗,是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在帮金大爷修篱笆、陪崔奶奶腌辣白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用行动代替语言。整理档案时,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对应着金大哥家新盖的牛棚、黄大姐脸上灿烂的笑脸。当我熬夜制作的宣传视频被转发到村民群,七十岁的朴大爷特意找到我,用生硬的汉语说“小李,我在手机里看见咱们村了”。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工作的真正温度。

奉献是最美的青春勋章
重阳节为独居老人打扫院落时汗水浸湿了衣服,零下二十度的寒冬里拍摄边疆风光时睫毛上都结着冰碴,但当我看到奶奶们端来热腾腾的煮玉米,收到独居老人眼含热泪的感谢,所有艰辛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更让我惊喜的是,我大学时学会的技能,通过运营镇里公众号、拍摄短视频,竟能让马牌村的特色地标成为网红打卡点。我忽然明白:基层需要的不仅是热血,更需要将专业知识变成解决问题的钥匙。

现在的我,能用简单的当地语言与村民交流,能在暴雨天带着铁锹疏通沟渠,也能在文旅讲解中如数家珍地讲述每个村落的故事。西部计划让我褪去了“象牙塔”里的稚气,长出了扎根大地的根系。这段经历教会我:青春的价值不在于站在多高的舞台,而在于把多少热忱倾注于脚下的土地;生命的精彩不在于收获多少赞誉,而在于是否与时代同频共振。未来无论走到哪里,这段在祖国边疆淬炼的时光,都将成为我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参加讲解员比赛

毕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