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思政教育 | 校园文化 | 学生创业 | 科技创新 | 社会实践 | 青年维权 | 制度建设 | 荣誉展示 | 艺术教育 
2009年暑期三下乡简报第二十四期
2012年03月20日     (点击量:)
2009年暑期三下乡简报第二十四期
发布日期:2009-12-21 浏览次数:1147

山西农业大学200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简 报

第二十四期

共青团山西农业大学委员会

2009720

山西农业大学学生会

实践总结

科学与发展,科技与惠农,广袤乡村获实惠

责任与奉献,光荣与梦想,农大骄子展才华

——山西农业大学2009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会议精神,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学生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深入基层中经受风雨、接受教育,在服务社会中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为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我校团委积极响应团省委的号召,并结合我校实际,于2009年暑期继续发扬传统,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指导方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了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信息化”为活动主题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一方面,我校与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共同完成省委、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科普惠农工程”项目中的“一村一名信息员”计划。活动在晋中市、吕梁市、朔州市12个县134个乡镇全面展开;另一方面,主要围绕理论及成就宣讲、教育帮扶、科技支农、企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开展农村信息需求现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与不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传播推广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广泛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和文化水平,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效果良好,意义深远,受到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高度赞扬。各级新闻媒体给予全方位关注和报道。

一、本次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宽泛,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完成了农村信息员培训,夯实了科普惠农基础。

按照省委、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科普惠农工程”项目中的“一村一名信息员”计划的要求,今年暑期,我校团委与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合作,对晋中市、吕梁市、朔州市12个县134个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员进行了培训。期间,校团委共派出由各学院师生组成的12支实践大队,共计34名指导教师,776名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了312134个乡镇农业科技信息员的培训,基本实现了当地农村“一村一名信息员”。

2、实现了农业科技进农户,拓展了农民获取信息渠道。

农大学生开展农村基层活动,向来有着学科优势。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在校所学知识,对当地农民关注的一些农业生产问题进行了指导,对困扰当地农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将我校的学科优势发挥在农村课堂,发扬在田间地头。志愿者还积极向当地农民宣传和推广农业科技手机报刊、农科110热线服务、农业科技网站等农科信息的新媒介、新载体,拓展了农民获取农科信息的渠道,使农民能够与专家面对面,使科技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畅达。

3、开展了农村需求信息调研,探索了农村发展的新路子。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志愿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在实践地广泛开展各类社会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交流、参观访问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情况。志愿者通过参观访问实践地的蔬菜种植大棚、畜禽养殖场、农产品加工厂、基层村委会和农户家庭等单位,掌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志愿者还向农民介绍了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宣传了科普惠农绿色通道,帮助农民成为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会员,享受支农优惠政策,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4、传递了支农、惠农政策,宣讲了改革开放成就。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是我省进一步开展“科普惠农计划”、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年,借此机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校团委要求广大志愿者充分发挥宣传员作用,加大对我国、我省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加大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宣讲。志愿者在实践地表现活跃,采取发放传单、开展讲座、主动宣讲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将党和国家对农民的关心和支持传递到了基层,增强了当地干部群众勤劳致富的信心,鼓舞了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奔小康的士气。

5、提供了信息咨询,做到了科技支农。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研究生学院组建了1支硕士、博士实践队,开展大棚蔬菜、小杂粮、核桃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活动。校学生会组建了1支实践队,开展养殖业科技服务、畜禽疾病防控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活动。他们连同其他实践队,一起分赴对口实践地,在当地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志愿者不仅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的咨询,还主动上门指导,对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中突出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农民带来了实际的好处,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效益。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方面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校已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支持与保障系统,这也使得我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二、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集中凸显了四个特点:

1、领导重视,学生积极,地方配合。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得到了省科协、团省委等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在713举行的“一村一名农信员”培训工程出征仪式上,省科协领导出席并讲话,并且亲自为“三下乡”志愿者授旗,团省委领导和校党政领导为“三下乡”志愿者送行。领导的重视极大地鼓舞了志愿者的士气,为实践活动最终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同学们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扬了敢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他们活跃在农村的村舍、厂房、农田,将科学精神传递到了祖国的基层,将农大形象展现给了山西父老。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还得到了实践地广大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他们对志愿者的生活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志愿者的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基层群众对农科信息的渴求,深深地打动了参加下乡的志愿者。

2、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信息化”为主题,着重开展了对实践地农业科技信息员的培训和对农科信息媒介的宣传推广。“一村一名农信员”培训工程是山西省科普惠农计划的核心,此次山西省科协依托山西农业大学,联合开展农信员的培训,意味着“一村一名农信员”培训计划的全面启动,未来三年,将为全省3万多个行政村培养3万多名农村科技农信员。除了农信员的培训,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还积极宣传新的信息媒介,推广农业科技手机报,拓展了农民的视野和思路。围绕活动主题,实践队员还积极地开展了农村需要信息调研、理论及成就宣讲、科技支农等内涵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加快科普惠农人才、技术、物资、信息四大工程建设,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生活、生产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3、组织严密,分工合理,组队灵活。

为了保障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举行,学校专门成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滑云龙任组长,副校长赵春明任副组长,校团委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实践队出发前,校团委多次就“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召集带队教师和志愿者进行组织部署和业务培训,确保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按校、院两级分别组织开展,分工合理,组队灵活,学生共有四种参与形式。一是集中活动,由每个学院组织1支实践大队,共组织12支实践大队,对口入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由研究生学院组建1支硕士、博士实践队,赴阳城开展大棚蔬菜、小杂粮、核桃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活动。三是由校学生会组建1支实践队,赴武乡开展养殖业科技服务、畜禽疾病防控、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活动。四是未参加校、院两级集中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要以家乡所在地为主,每人深入一个以上农村,就近、就便积极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宣传着力,总结及时,影响广泛。

为了扩大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校团委加大了宣传力度。首先,从校园生活广播站抽调出人员,每日编辑活动简报,及时发送到团中央、团省委和校党委等单位,并向其他新闻媒体投稿。其次,各学院实践大队每日及时写出工作总结,编辑本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简报,并向校团委投稿。另外,各实践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做好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工作,介休市电视台等地方媒体对我校此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展示出了我校大学生良好的社会形象。宣传工作的到位,扩大了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加深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有利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内涵的挖掘,有利于校地共建发展模式的长期发展。

三、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1、推进了晋中、吕梁、朔州三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与信息化建设,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的有力举措。

通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地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带到当地农村,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并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民致富能力相结合,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速了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进程;通过开展“三下乡”活动,先进的科学思想与信息技术被带到农村,指引当地农民拓展信息渠道,加快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加强了农大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广大青年学生立足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陶冶了大学生热爱农村的情操,磨砺了大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他们了解民情,体察农村生活的艰辛,培养对农村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和农村有了感情,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真正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聪明才智,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的和谐。

3、紧密沟通了山西农大与地方市县的联系,对促进校地共建、校地联合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农大始终聚焦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干部和科技人才,是山西农民教育和农村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而山西地方县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我校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和地方的交流,沟通了农大师生和基层农民的感情,形成了学校和地方、学生和农民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事实证明,今年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意义深远。此次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校已形成了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这必将对加强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我校学生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机制一定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审 稿:

编 辑:王 李素娟 王少恒 来钰梁

报: 团中央 团省委 校党委

送: 各学院党总支

发: 各团委 学生分会

共印60



关闭窗口